欢迎光临中国老晋商门户网站!

用户名:

密码:

免费注册

晋商在张家口宣化投资较大的天顺恒商号

发表日期:2014-02-10| 点击数 :1717

    宣化天顺恒商号,是晋商在宣化投资较大的一家商号,主要加工经营山西风味糕点食品、醋、酱、杂货等商品 。并开设天兴恒钱庄,发行过纸币,办理汇兑业务 。由于加工工艺精致,用料讲究,诚信经营,生产的醋、酱、糕点食品等,在宣化一带有较高的声誉。解放后,天顺恒积极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率先实行公私合营,成为宣化糕点行业******个走社会主义道路的私营企业。

    天顺恒为私营合股企业。山西太谷,是中国明、清时代的金融中心,太谷人经商之风较为炽烈,追求商业利润已经成为一种风气 ,人们送子弟出门经商 ,而不是去读书做官,当时流行“生子有才可作商,不羡七品空堂皇”。民谚反映了这种价值追求的变迁。1935年由于太谷武宅“二余堂”武执中二股;“三多堂”武至中、武应中各一股;宋宅宋世彦、宋大寡妇各一股,共6股组成,每股1000块大洋,合计有资金6000块大洋。在宣化商业中心南大街选了地址,由房东出建筑材料,天顺恒出工,当年建成二层小楼一幢,平房66间,营业面积120多平方米,生产车间、库房、宿舍900平方米 。商号由许增光任经理 ,二掌柜为赵芝,共有职工30余人,均为山西晋中地区榆次、太谷、祁县、清原等地农民子弟,均是清一色的同乡。店内分前后两柜,前柜为售货、帐房、跑外等工种,占用十多人。后柜从事糕点加工、醋酱加工、伙房等工作。后柜有糕点师傅二人,大作长闫晋房(相当组长),二作长张聚福都是祁县人,他们从小在张家口炉食行学徒,会做各种不同风味的糕点。天顺恒开业时,从张家口将他们请来,当时均已50多岁,有40多年从事糕点加工的经验,由于他们具有不怕吃苦,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的为人处事原则,加上他们的手艺精湛,工作细心,从选料到配方要求严格,虽然都以油、糖、面为原料,但加工出来的糕点风味各异,色泽鲜艳,松软可口,很受群众欢迎。

    天顺恒加工的糕点共分糕、点、炸货三大类;糕为槽糕(蛋糕)、长寿糕、云蜜糕、蜜宣糕、芙蓉糕等;点以大、小八件、酥货、焦饼、卜脆等为主;中果、糖枣、江米条、酥条等为炸货。天顺恒经常有30多个品种糕点投放市场,每天现做现卖,保持新鲜,一般日销售量为200余公斤,月销售量为5000余公斤。逢年过节销售增加,如中秋、春节两大节日均要销售各种月饼、糕点二三万公斤。在日常销售中,糕点、醋酱各占一半,山西人爱吃醋,而且善于做醋,外地人给山西人起的绰号叫山西老醯儿,他们把山西老陈醋的熏蒸方法带来宣化,用当地产的高粱、麸皮加工成山西陈醋,调剂了人们的口味。天顺恒的产品除供应宣化市场以外,醋酱杂货还批发到赵川、深井、龙关、赤城、怀来、涿鹿等地。

    醋酱分为陈醋、黄酱、黑酱、甜面酱、酱油等。由于这些产品必须******年投料,经过发酵酿造,第二年才能出成品,生产周期长。所以天顺恒后院有一千多个大缸,用于加工醋酱和腌制黄瓜、萝卜、苤兰、芥菜等酱菜 。天顺恒生产的醋酱 ,较大的特点就是依靠天然发酵,到伏天不停翻晒,加工选料考究,制作卫生,甜咸适度,色泽鲜艳,清香可口,为佐餐之佳品,各种酱菜也具有鲜、脆、嫩的风味,质量居众店之首,远近驰名。

    天顺恒从开业到“七七事变”时期,还兼营钱庄,对外称“天兴恒钱庄”,宣化城内有200多家商号在钱庄开户存款,钱庄通过在全国各地山西金融票号的业务联系,开展汇兑业务,并发行纸币和支票,供开户商号使用,也在市场上流通。事变后,日本侵入宣化,成立同利实业银行,把宣化的四、五家私人钱庄全部强行合并进去,从此,天兴恒钱庄歇业。1946年,国民党占据宣化,天兴恒钱庄申请复业,先叫天兴恒银号,后称天兴恒钱庄。钱庄在后院占四间房屋,办理各商号存放款业务,开业第二年赚了很多钱。当时国民党政府在各私人钱庄加入分股,形同现在的公私合营形式,那时候国民党经济通货膨胀,货币贬值,天兴恒钱庄用存款大量购进布匹、煤油等紧缺物资,囤积居奇,待机出售,牟取利润。1948年冬宣化二次解放后人民银行清理公股,从天兴恒钱庄收回一万元现款的部分家俱,由于国家不允许私人经营钱庄业务,天兴恒钱庄从此关张歇业。

    分红与职工待遇。天顺恒商号除武、宋二家占六股外,另有许增光、赵芝等9人占四股半身股,共计10.5股,规定每4年分红1次,大多以实物兑现,每次东家分五幅白布几十匹,经理分布十匹。天顺恒对职工实行年薪制,店员******年工薪10余元,第二年20余元,第三年可挣40-50元。伙食全部由柜上负担,膳食比其它行业要好,经常可以吃到大米、白面,初一、十五还可以吃到肉菜。柜上不定期的给职工做些衣服、鞋袜,每年正月馈送职工二三匹白布,作为奖励。

    山西商人有冒险精神和创业、敬业精神,不怕吃苦,不坑蒙拐骗顾客,以厚道、诚信的原则经营商业,所以天顺恒在宣化是一家较为殷实和讲求信誉的商号。经营形式比较灵活,常年有100多个固定买主,凭货折子记帐取货,实行赊销,年终一次结帐付款。加之店员服务热情周到,货真价实,态度和蔼,所以在市场上有较强的竞争力。

    解放后,在党和政府保护民族工商业政策的扶持下,通过对工商业调整公私关系、劳资关系、产销关系等方面的工作,在这一时期天顺恒的经营业务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1952年在 “五反”运动中 ,天顺恒当时被定为“严重违法户”。因此,原经理许增光借故辞职,由股东武尚荣(原南关街“天兴恒”粮栈经理)任经理。武尚荣当时是33岁的青年,思想进步,接受新生事物快,通过对形势和政策的学习,认清了国家对私营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重大意义,迫切要求走社会主义道路,不愿当“资本家”,这就为天顺恒商号率先实现公私合营奠定了思想基础。1954年国家对粮食、棉布、油脂实行了统购统销政策,自由市场逐渐缩小,同时国家对私营工商业实行“利用、限制、改造”的政策,糕点、醋酱的生产原料全部由粮食局按计划供应。1955年3月宣化市工商联召开扩大会议,吸收行业经理参加,武尚荣听了由工商联副主任作的关于如何维持下来接受社会主义改造的报告后,经过反复的思想斗争,终于在1955年4月1日率先将天顺恒实行了公私合营。次日宣化市工商联召开全体会员大会,表彰了天顺恒率先带头走社会主义道路的这一行动。随即由宣化市总工会、工商联、地方国营工业局三个单位组成工作组,到天顺恒进行调查了解,总结经验,接着该店公私合营得到宣化市人民政府批准,宣布清点资产工作由资方负责,职工协助,采取由资方自填、自估、自核、自报的办法。自估、自报工作完成后,交工作委员会评议小组进行审查,对偏高、偏低的给予适当调整。天顺恒商店公私合营后,改称“公私合营天顺恒食品厂”,政府派刘子斌同志为公方代表,武尚荣任厂长,会计由原职工许化民担任。当时合营的私方股金为40651元,其中流动资金为37102元,固定资金为3549元,人员为30人,其中公方代表1人,私方人员5人,职工24人。全体职工由于企业的性质改变,自身的政治地位也发生了变化,由过去的私营店员,变成了公私合营企业的职工,******了过去被资本家解雇的后顾之忧,因而情绪饱满,干劲十足。私方人员也奉献着自己的才能和技术,使天顺恒食品厂的糕点、食品生产日渐繁荣。当时白面和食糖都供应不足,影响糕点产量 ,职工开动脑筋用蜂蜜 、糖稀、糖精等代替食糖,降低了成本,减少了消耗,保证了市场供应。他们还派出了人员,到外地学习粗粮细做加工糕点的方法和经验,用粗粮代替细粮扩大了本身的业务。

    在开展社会主义劳动竞赛中 ,通过个人与个人 ,小组与小组的业务竞赛,充分发挥了职工的积极性,改用烤炉代替吊炉生产糕点,不仅提高了产量和质量而且降低了成本。62岁的技工闫晋芳开动脑筋,推广用架子打桃酥的经验,还开发了黑皮糖、百子糕等新品种,使糕点生产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另外公私合营后在经营上保持了原有特色,过去经营的香烛等迷信品,已全部取消,体现了社会主义企业的特色。

    1956年1月,在公私合营天顺恒食品厂的基础上,将宣化全部京餜、酱菜、酿造、粉条、豆腐等行业的22家企业,实行了全行业公私合营,通过合营,成立了张家口市公私合营宣化副食品厂,隶属宣化镇地方国营工业局领导,共有职工136人,分糕点、豆腐、粉条、醋酱、酱油6个生产车间,8个门市部 ,其中回民糕点车间在 “永盛园”后院,汉民糕点车间在天顺恒商店后院。政府对私方人员,根据“量才使用,辅以照顾”的政策,均安排了不同的领导职务。另外为充分发挥职工的积极性,提拔了一些职工参加了企业管理。

    全行业合营后,为了组织和推动私方人员的思想改造,由工商联组织对私方人员进行了短期政治培训,副厂长武尚荣也参加了学习,愿意放弃剥削,改变私有制度,使自己早日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对部分文化较低的私方人员和职工,还积极组织他们参加文化学习,提高他们的文化水平。

    工会工作也十分活跃,他们组织职工参加社会主义劳动竞赛,活跃职工生活,成立了互助储金会,对一些生活困难的职工,进行困难补助。职工从内心里感激公私合营对他们的照顾,也焕发了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1958年,又将“宣化县糖厂”、“柳川河副食品基地筹备处”合并,组成“宣化镇食品厂”,隶属宣化商业局领导,经济性质也由公私合营过渡为全民所有制企业,从此,完成了私营糕点行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所有历程。

    古城宣化,明代就开设了马市与蒙古族开展互市贸易。据中国商业史记载:从十六世纪开始,宣化在边境互市贸易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市场,城内店铺很多,有南京罗缎铺、苏杭罗缎铺、泽洲帕铺、临清、潞州布帕铺等,店区长达四五里许。当时就有山西生意人来宣化经商。

    天顺恒商号是晋商在宣化投资较大的一家商号,它将山西商人的经营方式,酿造工艺,饮食习惯带来宣化,为宣化的经济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点击排行榜

新品排行

版权所有:老晋商 电 话:400-0349-077 备案号:晋ICP备14000696号 技术支持:龙采科技集团

 晋公网安备:140621020000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