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中国老晋商门户网站!

用户名:

密码:

免费注册

美人青冢留何处?王昭君葬在朔州市青钟村的几个证据

发表日期:2014-02-10| 点击数 :1505

【三晋热线-文史频道】 依昭君遗言“留故地葬”,安葬昭君时是从单于牙帐(即今呼和浩特市)出发,共走了600里路,才到了安葬的地方。这600里的距离,与内蒙古境内的所有昭君墓都不相符。经考证,从呼和浩特市单于牙帐出发经右玉杀虎口到青钟村,其距离正好是600里。8月5日,记者在朔州市朔城区南榆林乡青钟村采访时得知,离村约1公里远有个王昭君墓。墓地面积约5亩左右,长方形,东西走向。据目测,封土堆有3米左右高度。墓地满是青草野花,没有墓碑,被盗的痕迹约有五六处。在一处盗坑里,发现几块瓷片。墓地四周是老百姓的玉米地,但都与墓地隔离。乡长告诉记者,村民在墓地捡回不少砖瓦瓷片和骨头片,已经交到村委会。

众所周知,昭君墓在全国有十几处,比较出名的有呼和浩特市东郊的“八拜昭君墓”、土默特左旗的“朱堡昭君墓”、鄂尔多斯市的“达拉特旗昭君墓”等,其中犹以呼和浩特市南郊昭君墓较为有名。

  这座沉睡于雁门关北侧紫荆山之下的封土堆究竟是不是王昭君墓?王昭君是不是真的葬在青钟村?带着疑问,记者在青钟村采访了几位年长的村民,考证了刚发现的藏山大王庙石碑,并翻阅了大量史料。种种迹象表明,王昭君葬在青钟村的可能性极大。

  青钟村村名由来及几次变更

  青钟村村民蔚国义老人生于1939年,从小喜爱读书,对王昭君墓颇有研究。他说,昭君出塞时,由于长安(即今西安)北部有30多个小国家,通关手续繁琐,便决定从长安过风陵渡(位于今芮城县境内),走太原,经雁门关,出杀虎口北上。大队人马出了雁门关后,来到一个叫旧堡的村庄。看到旧堡村依山傍水,风光秀美,昭君一行人在此村歇息了5天。临行时,昭君说这一带青草长势很好,就改名叫青庄吧,并说雁飞不过衡山,我身后也不过雁门关,这个村是块风水宝地,将来有可能的话就把这儿做我的坟地吧。从此,旧堡村就成了青庄村。

  有史料记载,昭君临死前对单于说,希望死后能埋回大汉国老家湖北秭归,若不让回国,就埋在离雁门关不远的地方,就埋在青庄村。由于飞书汉王请求尸骨还乡的奏表迟迟不见回音,单于只得将昭君埋在了雁门关脚下的青庄村,并将该村改名为青塚。后来几经王朝更迭,青塚村又几番易名,解放前为清钟,解放后改成了现在的青钟。

  蔚国义说,托昭君保佑,青钟村从来就没遭过灾。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自然灾害期间,青钟村的野生水稗子都颗粒饱满,没让村里人受饿。64岁的村民田旺告诉记者,家里打小就不让到昭君的墓地去割草、玩耍,说是不能作害那个地方,会遭报应的。

  昭君葬在该村的几个证据

  证据一:村名由来。

  由于记者手头史料不多,无法验证蔚国义所说的青钟村原来叫旧堡村,但翻阅明万历年间、清康熙年间、民国年间编印的《马邑县志》中,村堡一项中都有“青塚村”。

  就在记者调查时,恰逢乡政府决定在已破败不堪的藏山大王庙旧址上修建一所小学校。清理工地时发掘出几块石碑,其中一块为清道光27年的 “藏山大王庙碑记”。碑记上不仅详细描述了藏山大王庙的历史沿革,还记录了青钟与青塚村的名称变化。

  自古以来,“青塚”只有一个意思,那就是王昭君墓。李白、欧阳修、王安石、高适等都对王昭君墓进行过咏叹,但从其诗句中无法获得“青塚”的位置。元好问《雁门关外》里提到的“青塚”似乎应是指朔州青钟村的王昭君墓。其中有“云暗白杨连马邑,天围青塚渺龙沙。凭高吊古情无尽,空对西风数去鸦。”诗里提到的“马邑”,即现在的朔城区;“天围青塚”指的是没有围墙的王昭君墓,正与青钟村的昭君墓地情形相符。

点击排行榜

新品排行

版权所有:老晋商 电 话:400-0349-077 备案号:晋ICP备14000696号 技术支持:龙采科技集团

 晋公网安备:14062102000019号